上海到玉树专线
现在时刻:

新闻中心

上海到玉树专线只见市场经济,不见社会主义

来源: 发布时间:2012-4-10 浏览次数:

  专线“共识”一词最近很流行,亚洲共识、博鳌共识、改革共识频见报端。温家宝总理关于银行获利太容易,因少数几大银行处于垄断地位的讲话,又在媒体形成了“破垄断成共识”的话语。中国社会的“共识”要从精英口中发出?这显然是一个伪命题。实际上,改革的共识早就有了,对垄断和权贵的抨击至少10年前就已产生,有共识无行动才是今天问题的要害。 

http://www.lhyushu.com/yxlx/dfgr.htm

httphttp://www.lhyushu.com/yxlx/dfger.htm

://www.lhyushu.com/yxlx/fgdrt.htm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中,让垄断和权贵再飞一会儿,是共识产生不了实际行动的根本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右派精英在中国政治经济中占了上风,他们打着市场化改革的旗号却由此形成核心产业垄断、权力资源世袭的格局,中国社会产生不少这种特权 专线阶层的符号化人物。作为典型的双重利益既得者,他们的“平民道德档案论”、“攀比不幸福论”、“要公平是臭不要脸论”极具象征性。在摸石头上瘾、已不想过河的特权阶层眼里,只见市场经济,不见社会主义。
http://www.lhyushu.com/news/xftew5.htm
    更有甚者,讨论社会主义都成为一种敏感事件,我在2011年年初岁尾发表的两篇呼吁回归社会主义的博客被新浪“和谐”了,这个遭遇让我想起胡适1919年7月在《每周评论》撰写的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那个时代谈主义有掉脑袋的危险。今天的中国社会开明了许多,不可 专线与1919年大变革时代相比,但有一个共性,研究了太多民生的实际问题,执行的结果却事与愿违。“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目标,变成了少数特权阶层获益的现实。“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我们过多地注重了实用,而丢掉了理想(价值观)。这个时候谈主义显然是既得利益者不愿看到的,担心一旦主义靠左行一点,自己手中的“鸭子”飞了。

 

本文章源自:http://www.lhjil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