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上海到玉树物流
来源:www.linghan56.com 发布时间:2012-3-23 浏览次数:
每年春秋两季开学,马尔洋乡党委书记郭玉琨就要跋山涉水接各村的孩子到乡里来上学。郭玉琨说:最远的就是皮里村,有80多公里,由我们带队去接学生,要保证百分之百的到校,因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家长受到艰苦环境的影响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学,我们去接学生过程中,就要做思想教育工作。
马尔洋乡到各个村都不通公路,要接孩子上学,路上要历经千辛万苦。在攀悬崖,渡冰河的路途中,有些年纪小的孩子骑在骆驼上,怕掉进河水里,常吓得直哭。“09年4月份,我们有个地方叫做皮里村的一个自然村米斯空,那个地方只有2、3月份可以去过,平时水大的就过不去,那里有18个孩子都没有上学。我就着急了,就带了七、八个干部,主要的任务就是动员孩子。我让一个三年级的娃娃过来,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去上学?他说,是爸爸不让去。我就问他,是塔什库尔干好吗,我们米斯空好?他说塔什库尔干好,我说,塔什库尔干什么好?他说,学校好。当时听完我就流了眼泪了。他爸爸就说,他没有说话的权利。我当时就说,他虽然年龄小,但是他说的话是最真实的话。难道还跟你一样,呆在山沟里,一辈子放羊?结果他们18个娃娃都出来了!走了7天啊!”
这个寄宿学校不大,在四面环山的空地上,有两三间教职工的宿舍兼办公室,正对着学校大门的是一排学生的教室兼宿舍和一个伙房,在坑坑洼洼的院子中央竖着一个旗杆,上面挂着一面红旗。学校只有一、二、三年级,学生84名,教职员工加上校长有15人。就在这所简陋的马尔洋乡寄宿小学,虽然大山和叶尔羌河及其支流马尔洋河阻滞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虽然没有电,没有电话,虽然生活很艰苦,虽然孩子们出来上学半年回不了家,这里的师生们却生活得悠然自得。
每天老师们除了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外,还带着孩子们读书识字。马尔洋塔吉克语的意思是彩云沟,看着纯净的蓝天,伴着身边的彩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师生们重复着简单的生活。问孩子么将来有什么打算,大多数不知所措,他们基本重复着祖辈的生活,12岁放羊、种地,20岁结婚生子。
2011年4月,新疆人民广播电台949交通广播在连线报道中,发现了马尔洋乡寄宿小学,得知这是一所塔吉克族小学,各方面的条件都很艰苦,便在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一天,向社会发起“小书包承载大梦想,为贫困地区儿童捐赠书包活动”。社会各界捐书包2000个、现金7000多元,频率用捐款购买了文体用品。新疆华邦国际物流公司承担了运送任务,6月28日把装满新文具的捐赠书包,分别送到了3所贫困小学每个学生手中。从此马尔洋乡寄宿小学就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949交通广播建立了联系。
远在4500公里以外的河北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三天时间捐款110万元。当年10月2日,集团总经理赵兵文带着110万元爱心捐款来到塔什库尔干。
这些钱一个是帮助孩子买点学习用品,还有生活用品,完后要修路,因为路太不方便了,80公里的路都没法走。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答社会,长知识,回来后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被网友誉为最美丽的'支教老师'王晰昧,她拥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和深圳一家房地产公司高薪职位,2011年5月她毅然辞职来到塔什库尔干县城乡寄宿制小学当起了小学老师。其他同学朋友有自己的家庭啊、孩子啊,走不了,而我趁着自己还自由,所以我想着走出去,看看做点什么。妈妈问我,你去干吗啊?我说去玩,去当老师。我5月6号过来,她5月18号过来的。她帮我做饭、洗衣服什么的。我招募到的第一个志愿者就是我妈妈。
王晰昧第一个来到塔什库尔干县支教,她专程到马尔洋乡寄宿小学看望师生们,同时她还劝在海南做企业的朋友也加入支教队伍。经过她的劝说,朋友的公司与塔什库尔干县教育部门签订了5年的支教协议。
阿里甫夏是个淳朴英俊的塔吉克族小伙子, 2011年4月他来到这所学校任职。今年29岁了,还没有结婚。阿里甫夏说
家里面天天催我结婚,但是咋说呢?我来到这个地方,我的女朋友和我分手了,她说,你上班的地方太偏远了。当时心里很难受。当时我说的,我也辞职不干了,然后我老爹说,你不干,谁来干呢?你带头干。你们现在有车,(手机)信号也通了,比我们那时的条件好多了。
一天, 阿里甫夏买来2瓶白酒,借酒消愁,'消极怠工'。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的学生过来叫我,老师老师,你咋了?我说,头疼。他们就出去了,出去给我买药了。我一进班,那些学生说,老师您好,好像一股电流从底下打到我的头上,就那样的感觉,站在讲台上,我原来是一个老师。
孩子们让阿里甫夏明确了自己的使命,社会的关爱更坚定了他在这个学校呆下去的决心。
2011年11月,新疆人民广播电台949交通广播得知学校的孩子们因为走山路,鞋子坏得特别快,就又向社会发起了“为大山里的孩子捐一双新鞋”活动。为了让每个孩子都穿上合脚的鞋,他们按照校长阿里甫夏提供的每个孩子脚的尺寸大小,动员社会力量捐赠了2234双棉鞋和运动鞋。在马尔洋乡下第一场雪的2011年12月2日,由台领导带队把鞋子亲自送到了学校,分发到每个孩子手中。
如今马尔洋乡寄宿小学已经不再沉寂,这里的孩子也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孩子们对山外边的世界已不陌生,是外界的关爱给孩子们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开阔眼界。他们希望家乡能有通往外边的路,能通电话,将来自己能做一名医生,当一个老师……,让我们听听这些围困在大山中塔吉克族孩子的心声:
相关新闻
- 2016-11-24苏宁打造的雨花二期智慧物流仓库...
- 2016-11-22上海到玉树物流是促进物流业自身...
- 2016-11-21上海到玉树物流有效促进了智慧物...
- 2016-11-19上海到玉树物流合作双赢才是物流...
- 2016-11-17上海到玉树物流使企业的运营管理...








